趁著這趟花蓮之行,查了一下新城天主堂的相關資料之後,就決定來看看,
除了教堂的外型是以諾亞方舟的意象來建造之外,
更特別的是,天主堂的前身竟然是日據時期新城神社的遺址,
這兩個本來互不相干的建築體,在合而為一之後,相信會更有看頭才是。
新城天主堂(新城神社) 地址: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電話:03-8611722 |
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,歡迎您來粉絲團按個讚!
如何前往:
沿著台九線往南,到達新城時,走左邊往市區的舊有道路,即為博愛路,
前行約100公尺後見左手方新城公園之牌樓左轉進入到底即可抵達。
原以為有門牌號碼應該很好找到才對,沒想到新城天主堂卻是藏在巷弄之間,
繞了一下,在看到新城公園的牌樓後(原是神社的第一鳥居),向左轉直走到底,
就可以看到這幅奇特的景象,原是神社的第二鳥居上頭寫的竟是天主教會,
這種東西方產物並存的奇特景象,看來也只有在這裡才看的到吧。
從鳥居望向參道,兩旁花木扶疏,整理的還算乾淨,
越往裡面走,感覺頗為幽靜,悠閒的午後來到這裡逛逛,也算別有一番滋味。
保留下來的石燈籠,就佇立在參道之旁,比較特別的是,
這裡的燈籠上方都被漆上了鮮紅的顏色,不知道是要跟天主堂融為一體還是怎樣的,
由於當下找不到人來詢問,這個問題也就無解了。
來到船型教堂的前方,整個牆面已被盤根糾結的樹枝完全佔領,
石燈籠各立於左右兩邊,說真的看起來感覺有點格格不入,
且第一眼看見這教堂的模樣,讓我感覺有點孤寂與滄桑。
雖然牆壁被樹枝所盤據,但上方的十字架依稀可見,
十字架的下方還有一扇門,兩旁除了有對聯以外,
門上還掛著幾乎被樹枝所淹沒,寫著普天同慶的木匾。
再往前走一點,就可來到神社遺址的第三座鳥居,除了可見到石燈籠之外,
鳥居兩旁還保留著狛犬,從這個方向來看,就是日式風味十足的神社建築。
穿過鳥居,走到盡頭,就是原本的神社本座,不過現已改為聖母亭,亭前供有一聖母像,
幾棵老松高聳入天,整個環境可說是十分的清幽,只是我並沒有在裡面久留,
因為此地是日本為了紀念在「新城事件」中罹難的十三名士兵所建,
雖然我沒有做壞事,但故事聽多了,難免心中還是有點毛毛的,
也就只有遠遠的拍了這張照片,準備往回走,到天主堂瞧瞧了。
台灣光復之後,新城神社日漸荒廢,直到1956年間才由神父購得土地,並且在此興建教堂,
中日斷交之後,國民政府下令拆除台灣各地的日本神社,
當時的神父覺得歷史建物不容被摧毀,便將神社的外貌加以改裝掩飾,以免遭到拆除的命運,
也因為神父的用心,使得新城神社才能保留部分遺跡直到今日。
一開始跟大家報告過,新城天主堂的外觀就像是諾亞方舟一樣,
從這個方向看過去,是不是像極了一艘有著彩繪玻璃,航行在一片綠洲之上的巨輪。
與船頭一樣,船身的位置同樣爬滿了綠色植物在上頭,
近一點看個清楚,除了窗戶的部分應該是有特別清理過外,整個牆上都是細細的樹根。
由於教堂的門是鎖著的,因此無法進到裡面,不然還可以看到早期留下來的洗手舍,
這個高塔看起來就像是整艘船的指揮中心一般,讓人不禁讚嘆,當時建造天主堂的用心。
不過跟之前在外面看到的景象大致相同,除了有石燈籠外,教堂門旁還有一隻狛犬守護著,
讓初來乍到的我們,還真有點時空錯置的感覺。
因為歷史讓兩個不相干的建築結合在一起,來到這裡,
您可以看到日式神社中的鳥居、石燈籠,與西洋天主堂的十字架、聖母像共存共榮,
如果您也想體會這般奇特的景象,歡迎您親自來新城天主堂感受一下,
新城、秀林景點美食:
花蓮秀林|慕谷慕魚之清水溪
花蓮秀林|慕谷慕魚之瀧澗電廠
花蓮景點|新城.七星潭
花蓮秀林|轉個彎.遇見崇德灣
花蓮太魯閣|森林裡的學府.西寶國小
花蓮新城|老厝.相館.檸檬汁
你好,我是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大四生,因製作畢業專題需要慶修院新城慎社圖片只會用在我們的成果書,不對校外發表),可否請你授權,並將授權同意及圖片寄到下列信箱:
1097161223@cc.kuas.edu.tw
感謝。
喔喔,原來轉個彎就到了~
謝謝分享~
好感謝你的部落格,讓我在旅遊時不覺得只是走馬看花,我會先參考你的文,當自己走訪後再回來看一次,感覺又從旅遊中獲得了不少.
但我有些好奇,當我們去拜訪該地,要做足的功課有哪些,一些基本的地理位置…等等,但相關的歷史背景或更深入的了解有些難以在網路上得知(大部分會以你的寫的文做指標啦!!!),很想問問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背景從何得知?(還是說只是旅遊常識???)
謝謝你唷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