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以為大埔石刻是在大埔聚落裡,沒想到實際走訪之後這才發現,
兩邊其實還有段距離,要到這個已經人去樓空的聚落,
需要先經過東莒最熱鬧的大坪村之後才能抵達,行前並沒有很深刻的去了解他,
直到來到大埔之後,才被他繁華落盡後的滄桑之美,深深所感動。
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,歡迎您來臉書粉絲團追蹤一哥一嫂趣旅尋!
馬祖地區目前推動的聚落保存,人去樓空的大埔聚落,
同樣被列為重點的保存區,下回您來到東莒,
可千萬別錯過這個值得您一再回味的閩東傳統聚落。
大埔原名「大浦」,福州話中「浦」為小港灣的意思,
東莒海域最早盛產黃魚、鯧魚以及白帶魚,
大埔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,澳口開口向南,
為一個天然的港灣,從遠處望去,景色可說是非常的秀麗。
主要的聚落區朝向「對面山」(又稱樓仔頂),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,
所以在島上的居民,常依照經驗法則順著季風的變化,採取合宜的漁作澳口,
因此有「夏福正,冬大埔」的居住慣例與習性。
在大埔澳口外海不遠處,有一座「林坳嶼」立於海上,由於是無人島的關係,
島上的植物生態資源豐富,還有一棵號稱「百萬紫檀」的檳柃木,
但目前並無交通工具可以前往,只能在涼亭附近,遠遠眺望他的美景。
昔日的大埔,曾是一座繁榮富庶的大漁村,
但仍逃不過漁業的蕭條,因此人口逐漸外流,
村內只有一兩戶人家偶而會前來居住,
走在空盪的街上,那種頹圮的感覺,令人有點心酸,
仔細觀察一下聚落的建築,仍舊承襲著四脊五坡,石頭壓瓦,
一顆印式的傳統閩東建築風味。
門前留下的破舊漁網還曬在架上,依稀可見的漁船,
同樣被棄置於雜草叢生的土堆上,
昔日那般繁華富庶的漁村榮景,如今也只能成為追憶。
不過小翔比跟媽咪對於這種安靜之美反而是樂在其中,
開心的穿梭於民房之中,找尋屬於自己最鍾愛的那段美景。
漫步在古樸漁村的巷弄之間,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值得細細品味,
每每過了一個轉彎之處,所見到的美景,都讓人為之驚奇,也令人深深著迷。
也許您對以下文章有興趣:
好美麗的世外桃源~
會不會又是下一個望安….美麗靜謐隨著歷史歲月消去
我能說什麼呢?關於大埔村都被一哥說完了,呵~
大埔人口外移主因好像是在本島的廠商,
當時需要大量勞工,並提供優良宿舍的待遇,
使得大埔全村出走,呵呵~
可能是事逢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個年代吧,
這也是聽當地導遊講的,
不過細節有些遺忘…
仔細看大埔村有些房子是有照古法翻修的,
聽說也是政府出資,每戶給予翻修補助,
希望能讓大埔重新恢復生氣,
不過有趣的時是,錢領了,房子翻修了,
卻不見人氣,呵~有點諷刺,
其實島上的空民宅,最適合做成民宿,
不過當地人意見也不一至,
所以島上還是有許多空屋,
好在東莒治安良好,
不會造成問題~哈~
一哥倒數第二張照片…
我居然對那個地方沒印象耶,
實際在島時數七個月多,
去大埔的次數少之又少,
哈~回想起來有點可惜!
的確,現在當兵真的是幸福太多了,
不過在當兵的當下往往不能理解,
往往直到退伍之後才會體會到。
謝謝一哥很用心拍出這麼美麗的風情.遺世獨立的大埔聚落.它是美麗的世外桃源.看了感動.感恩也感慨.她是我的故鄉.在那裏出生.在那裏長大.有我最美麗的回憶.小小的村落散發著靜靜之美.同時也唱著美麗的哀愁.也許這樣更美.他是上天忘記收回.遺留在人間一偶美麗的鄉土.
照片中第四張廟宇左上方.灰白色的屋瓦[以前是紅色的}她是我的家.在風雨裡.砲彈聲中.陪我一起成長.走過歲月.家不大.卻簡樸可愛.是我成長中最溫暖的堡壘.謝謝一哥分享美麗的家鄉.希望一哥還能再次造訪.6月中將有一趟尋鄉之旅.和那闊別已久的家鄉擁抱.
ps:人口外移主因是多以靠海捕魚為業.七零年代由於漁業資源枯竭.地方就業不易.適逢台灣經
濟起飛.逐年分批移往台灣工作就學.目前以桃園八德最多.北縣土城次之.部分散落台灣 其它縣市.也都以在台落地生根.台灣變故鄉.馬祖變原鄉.照片中第11.14及最後一章那是我姑媽家.再次謝謝一哥的分享.謝謝感恩嘞
一哥你好,小弟預計9/15要前往馬祖5天4夜~希望能將每個島都玩透透,一哥的部落格給了我很多資訊,謝謝你^^